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3000字心得 -ag凯发国际k8
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是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名教育专著。作者与别的教授不同,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理。佐藤学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,探访过无数的教室和课堂,他与校长、老师、学生们一起探讨教育的问题,丢开一切抽象的语言,把自己融入到学校师生中,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深刻的真理,教育改革应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,“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,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、以学校和社会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,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,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。”

寒假期间拜读这本书,翻阅、研读的过程中,脑海中不时出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情景片段,或疑惑,或欣喜,或恍然大悟。让我反思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,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对学生有利的,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科学的。

《静悄悄的革命》书籍.jpg

一、此时无声胜有声

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我们所欣赏的或者说是所追捧的一些名师课堂,都是以“热热闹闹”的吸引眼球的设计和灵动感为主。没错,时刻掌握课堂节奏,以灵动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散和集中,是学生愉快学习的一种表现。但是,在热闹的背后,这些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如何得到落实的呢?《静悄悄的革命》一书中提出,“学生需要的是能从容平和地、安心地学习的学校,而不是一切都明确规定、热热闹闹的学校。”

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,我特别喜欢那种人人争先恐后的举手,踊跃回答问题的场面,我觉得那是我教学的成功。当学生静默无语时,我就会感到深深的挫败。现在,静下心来思考,很多问题便不期而至,声声叩问我的教育认知:在这争先恐后的发言中学生究竟能获得多少?我对此行为的热衷是不是在鼓励和纵容孩子们只停留于肤浅和单薄,而远离深度思考呢……注意观察,我们不难发现,很多孩子的发言,仅仅是面向教师而发,而没有面向全体同学——自己学习的合作者;仅仅是想把自己知道的、想到的、发现的告诉老师。对这个发言的孩子来讲,这个交流是单向的。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要倾听别人的发言,也没有意识到别人的发言中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。让这一点得到明显印证的是,总有学生重复前面同学刚刚阐述的观点,更有学生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一直站着,大声表达着自己要发言的愿望。如果更深层次追问的话,你甚至会发现有些孩子的发言竟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。如果据此来推断的话,大多数学生在这闹哄哄的发言中甚少获得知识、能力或品性的提升。

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到,“在教室里的交流中,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”。“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,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,不如培养其倾听能力。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,其实却是一条捷径。在教室里,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,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,而不是相反的。”

由此可知,教师应当倾听教室每一个个体的声音,不能笼统划分为“大家”或者“群体”,或者你想要听到的声音,而应该尊重每一个个体小小的差异带来的相互反响激荡的过程,倾听每一种表义清楚或者表述模糊的声音存在。我们在课堂上不能再单单看学生表面的参与,而是要看一看学生的举止神态,想一想学生的发言内容,从内里观察学生有没有认真倾听,有没有深入的思考,学生的发言是否激起了大家思维的涟漪。如果我们的课堂静悄悄,那就耐心反思一下:作文www.yuananren.com是我们的表达方式出了问题,还是倾听的方式出了问题,如果不是,我们就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,耐心等一等,不要对此时的“静悄悄”感到焦虑、失望,从而盲目指责。现在想来,善于倾听比积极发言更为可贵,“教师在课堂上以慎重的、礼貌的、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位学生,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。”我们追求的不应该是“发言热闹”的课堂,而是“用心地相互倾听”的课堂。

当然,我们也更应当在课堂上用心培养学生用耳、用眼、用心去倾听课堂里的一切声音。因为如果没有用心相互倾听,就不会有真正的交流。从侧耳倾听到用心交流,才有可能实现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心心相印的真教育,这该是怎样理想的课堂啊!虽未能至,心向往之。

此外我们也要警惕另一种“静悄悄”——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消极的思维惰性。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:即使在安静的教室里,如果学生没有用心地相互倾听,主动对课堂上的发言进行认真思考的话,那么这样的互动对话也是低效的。

二、道是无情却有情

佐藤学先生提倡“润泽的教室”。他说,在“润泽的教室”里,教师和学生都不受“主体性”神话的束缚,大家安心地、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。

而反观现实课堂,很多老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,流于经验下的教学环节,虽然导入-材料-提问-回答-评价-总结一个不落,但是呈现的课堂仍让人感觉到冰冷没有生命的气息。即使是供人学习观摩的公开课,呈现出的“以学生为主体”的形式也已排练多次,实质上却是教师是主角,学生是配角,师生联袂出演的一场表演,看似生动实则无情。这应该也是佐藤学在书中提及的“虚假主体性现象”的一种,这是形式大于意义和本质的做法。在教室里,教师不应做一个表演者,甚至成为表演过程的主角,而应做一个“让学生位于前台,自己退居其后”的导学者。他引导学生,教导学生,启导学生,却不喧宾夺主,填鸭式、满堂灌。他和学生共律动,同呼吸,共同形成有情的“润泽的课堂”。

“润泽的课堂”应该是充满尊重的。我们提倡爱与尊重,那么课堂如何体现尊重呢?我想,课堂上的尊重首先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反应的应对上。佐藤学先生说,“在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这种模糊的多义的意见。尊重这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,能够建立起教室里对个性多样性的意识,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,能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、深刻的程度。”他认为,学生那些踌躇不定的、没有把握的发言“孕育着微妙的、不确定的、模糊暧昧的思考、矛盾、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”“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。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,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。”教师应该善于捕捉“那些模糊多义的意见和踌躇不定的、没有把握的发言和想法”,并因势利导,帮助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得到提升,锻炼学生的思维和面对困难积极思考的能力,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。我们要怀有一颗尊重孩子的心,和他们一起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,进行默契的眼神交流,润泽他们的心灵,从而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。教师要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情感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情感产生共振,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,在亲切地交谈中迸发智慧的火花,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自如地发表自己的见解,从而构筑美妙的课堂。

课堂上的尊重还体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看法上。教师面对的不是“全体学生”,而是“一个个独立的有着不同个性,有着不同已有水平的学习个体”。正如佐藤学先生所说的,“在教室里并不存在‘大家’,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。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为对象讲话时,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,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。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。”在“尊重”的理念引领下,教师在备课时,在课堂上,在反思中,才能够真正做到“以生为本”,真正做到“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,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,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”。

“润泽的教室”需要教师静待花开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,他们都有自己的花期。佐藤学教授曾说过:“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。”我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,往往会经历一个艰苦、困难,甚至是缓慢的过程。作为教师,我们应学会放慢追逐的脚步,润泽学生的生命,在慢成长中守候他们悄然绽放。

佐藤学先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冷静的思考。书中所倡导的理念,切合学生学习的需求,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。改变很难,但是我愿意从自身做起,从自己的课堂做起,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。

《《静悄悄的革命》读后感3000字心得》.doc
将本文下载保存,方便收藏和打印
导出文档
复制全文
导出文档

上一篇:扫除道读后感600字作文

下一篇:可爱的中国读后感600字

网站地图